据韩国贸易协会贸易28日统计,今年1月韩国对华贸易收支出现39.33亿美元的逆差,成为当月最大的贸易逆差国。1至2月累计收支也出现50.74亿美元的逆差,位居贸易逆差国首位。此前不论以月或年为基准,中国从未成为过韩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3月份的情况也未出现改善, 以本月1日至20日为准,对华出口规模同比减少36.2%,进口同比增加9.1%。
以截至2月的累计收支为准,韩国对华贸易逆差额(50.74亿美元)超过了韩国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澳大利亚(48.15亿美元,第二位)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沙特阿拉伯(46.69亿美元,第三位)。同时也远高于日本(35.29亿美元)、德国(26.48亿美元)、卡塔尔(25.19亿美元)。 而这些国家去年的全年贸易逆差额排在前5位。
以年度为准,中国从2018年韩国的贸易顺差国第一位(556.36亿美元)降至2019年的第二位(289.74亿美元),2020年(236.8亿美元)和2021年(242.85亿美元)降至第三位,去年(12.13亿美元)降至第22位。除了1992年出现逆差外,韩国的对华贸易收支顺差去年首次排在前20位之外。由于去年中国的高强度疫情防控政策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韩国对华出口减少。而锂等产业用原材料价格暴涨等原因,使韩国从中国的进口剧增。去年12月,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转换,经济活动逐渐重启,预测韩国的对华出口将趋于好转的期待也随之高涨。
但与预测不同的是,进入今年以来,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韩国的对华贸易收支逆差正在逐渐固化。以今年1至2月的累计为准,韩国对华贸易收支逆差最大的品种是精密化学原料(18.49亿美元),其次是电池(13.78亿美元)、电脑(11.24亿美元)、产业用电器(7.32亿美元)等。
贸易协会动向分析室长张尚植(音)分析称,“在世界贸易五大强国中,去年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长率居第2位,进口增长率居倒数第2位,贸易结构逐渐转变为自立型、内需型”,“特别是中间产品和快消产品主导出口增长,出口结构逐渐与以中间产品为中心的韩国相似”。有分析认为,随着精密化学和无线通信零部件等尖端中间材料以及手机、汽车等高级消费品的出口增加,中国的贸易逐渐高度化的同时,与韩国间的“产业内贸易”也正在提高。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同时进行类似商品进出口的现象。例如,韩国向中国出口半导体的同时也在进口,这种贸易形态属于产业内贸易。
张尚植提出相关建议称,“中国在主要贸易国中与韩国的产业内贸易最为活跃”,“如果韩国想通过增加对华出口,谋求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那么有必要将出口品种转换为从中国进口增加的相关领域产品,将现有的中韩互补贸易发展成横向双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