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 是祭祀先人还是逢场作戏?

[网络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源自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笔者对于清明节的概念也就是从这首诗开始的。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笔者的家乡有个习俗,清明时分,市民们纷纷在深夜来到马路的十字路口,用木棍画上一个圈烧纸钱祭奠先人。随着生活的富裕,这样的习俗逐渐成为历史,市郊一片片的大型墓地成为当今民众清明节祭祖的必去之地。

但最近几年间,我们就把从祖先手里传承的悠久祭祀传统破坏的面目全非,清明节墓地涨价、不惜高价买墓地、烧纸钱无所不烧等现象比比皆是,令人发指。这里笔者有个疑问,清明节扫墓,到底是祭祀先人还是逢场作戏?

此前有国内媒体报道了《墓地价格堪比房价》引发了笔者的关注。报道称,以中国的首都——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的八宝山、人民公墓、福田公墓、万安公墓等公墓的墓地购买价格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令许多北京市民望而生畏。而相比于北京公墓的“高价”,紧邻北京的河北廊坊等地的公墓价格则在1万元以下,北京的“一墓难求”也催生异地买墓浪潮。

正是因为北京周边城市便宜、便利的交通吸引大批北京人出城购买墓地。对于墓地来说,仅仅满足以上两种条件并不能打动消费者,其中的“风水”才是重中之重。风水越好的墓地,价格也就越高。后人们总想尽尽所谓的孝道,不惜托关系买到这风水宝地。更有甚者,以高价为自己的宠物购买墓地,让笔者大跌眼镜。

[网络图片]


再看看中国人祭祀的另一习俗,烧纸钱。随着社会的发展烧纸钱也跟着改变,从普通的纸张到类似流通货币的纸钱,再到别墅、汽车、家电、奢侈品、iPhone手机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商家做不到的。

21世纪的消费主义正在改变中国由来已久的祭祀市场。有媒体采访了制作祭祀产品的作坊,该工厂是藏身于河北老旧小院中的众多作坊之一,当地农民让河北成为中国丧葬产品的一大中心。当问及为何从事该行业是,负责人坦言:“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死人服务。过去我们种玉米和土豆,日子很紧。做冥币比种田更挣钱。”

再让我们看看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也有清明节,也有清明扫墓这一习俗,但从祭祀的规模和开销则是朴素中的朴素。

与中国的烧纸钱、买天价墓地不同。韩国人对于扫墓的文化更趋于净化心灵,他们往往在扫墓当天买束鲜花,同时带上各种简单的祭品和韩国的传统清酒。在先人墓前,家长会带着孩子行大礼,这种韩式传统大礼肃穆而又庄重。但韩国的扫墓却缺少个步骤,这就是烧纸钱。

原来,韩国为了防范山林火灾,特别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在山上烧纸钱。虽然该政策发布之初引发民众的不满,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逐渐意识到要祭祀先人,不应以破坏环境、铺张浪费的方式进行,而是用一颗孝心。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遏制以上行为,提倡网络祭祀。网络祭祀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思念。除此之外,许多知名网站也纷纷在清明节期间推出网络祭祀的服务。

从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引发出的问题值得当代人思考。我们祭祀先人不仅要缅怀他们,还要通过祭祀反省自我,寻找正能量。如果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解决,“风风光光”的大办一场,那么这样的行为也只是逢场作戏。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