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两国友好历史的见证人

上月24日是韩中建交22周年的纪念日,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断交之后,韩国和中国重新建交虽然不过短短的22年,但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韩中两国一直维持了深厚的友谊。今年7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对韩中友好交流历史人物如数家珍,究竟有哪些值得被铭记的人物,下面就一一为大家进行梳理。

为寻长生不老之草来到济州岛的徐福

                       位于济州岛徐福公园中的徐福雕像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徐福受命于秦始皇,率领60艘船只、3000名童男童女,从中国秦皇岛出发,东渡寻求不老之草,但未寻得长生不老之草,失去了踪迹,再也没能够返回中国。

在韩国济州岛西归浦市,流传着徐福在正房瀑布一带抛锚,登上瀛洲山(今汉拿山)寻找长生不老之草的故事,徐福在正房瀑布的岩壁上写下“徐福过之”,徐福离开济州岛时又留下了“向西回家”的话,尽管徐福最终去扶桑国,但人们仍把他离开时的那个渡口称作西归浦,西归浦市便因此而得名。虽然徐福是否真正到过济州岛仍有待考证,但是徐福仍被看做是拉开韩中交流序幕的人物。

济州岛西归浦市为了增进韩中友好关系,已经开始将曾经只是口头传说的徐福东渡打造为具体的文化观光故事。去年西归浦市还与韩中亲善协会(会长李世基)共建了徐福纪念馆。

中国也对徐福纪念馆给予了大力支持。时任山东省党委书记的张高丽寄赠了徐福石雕,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更是亲笔题写“徐福公园”四个大字,秦皇岛寄赠的“徐福东渡像”也坐落在了徐福公园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文化部长蔡武等人士访问济州岛时,都会前往参观徐福纪念馆以强调韩中友谊的发展,目前徐福纪念馆已经成为韩中友好的象征。

▲在九华山成佛的金乔觉

                                     位于安徽省九华山的金乔觉圣像


即使不是佛教徒的中国人也很熟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句描述地藏菩萨的话。而地藏王菩萨本是新罗王子金乔觉。

在佛教四大名山的四大名刹中,其中安徽省九华山供奉的大愿地藏菩萨正是金乔觉,他被奉为地藏菩萨的肉身,受到了信徒们的顶膜礼拜。

金乔觉早年为新罗宗室,公元714年被派遣至唐朝留学,学习期间探访了中国最早的寺庙白马寺并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4年后归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金乔觉还入住中国九华山的化城寺,开始收徒纳众,广施教化,寺名远播,成为九华山开山祖寺。公元794年,99岁的金乔觉圆寂后,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尸身不腐,被尊为“金地藏”。

这段历史无疑鉴证了韩中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今年7月,访韩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尔大学演讲时也提到了这段历史,以此强调韩中文化交流的重要。

去年,安徽九华山为纪念金乔觉大使建立了地藏菩萨露天铜像,整个铜像连同底座高155米,达3亿多元,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铸造铜像。

▲前往唐朝留学的新罗学者:崔志远

            位于扬州市唐城遗址博物馆的崔致远像


“挂席浮沧海,长风万里通”源自于新罗时期学者孤云。这首诗成为朝鲜半岛较为出名的诗句之一,也影响到了他的学生崔志远。去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时称朴槿惠为老朋友。这也验证了韩中两国友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时隔一年,习近平访问韩国,在首尔大学演讲时,也强调了韩中两国间的友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崔志远则成为了韩中两国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人物,也成为了韩中两国建交的先驱者。

崔志远12岁时离家来到长安求学,在中国一共呆了16年时间,前面的7、8年是在长安、洛阳求学,后期则先后在溧水、淮南为官,约8年多时间,曾参与讨伐黄巢,881年任淮南节度使(驻扬州)的从事,崔致远28岁回新罗,在新罗王朝继续担任要职。

如今,崔志远的众多诗句仍然成为中国的众多珍贵史料进行引用。他在江苏省扬州市在职时,执笔撰写的诗文集《桂苑笔耕》详细记载了扬州的灿烂历史。

其中,为讨伐唐朝乱党黄巢而撰写的“讨黄巢檄文”,在民间脍炙人口,甚至有人称“击退黄巢的并非是刀,而是崔致远的诗”。

扬州市每年将10月15日指定为“中韩友好交流日”,以此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平台。同时,还设立了“新罗崔致远先生纪念碑”和崔致远纪念馆,记录了崔致远为发展韩中交流留下的足迹。中国政府和媒体也以崔致远留下的文化为主题,制作了多部影像作品,积极发掘和保护着崔致远的历史资料。

▲与李舜臣并肩作战的邓子龙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邓子龙墓内的邓子龙像



在露梁海战中与李舜臣一同战死的邓子龙将军虽然不被韩国人熟知,但在中国是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在他的家乡江西省丰城市,随处可见子龙路、子龙花园、子龙诊所等以邓子龙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地方。

邓子龙将军终其一生保驾护国,曾参加镇压江西农民起义、击退缅甸军队。万历二十六年(1958年),日本大侵朝鲜,年过70的邓子龙奉命援朝,倭寇遁逃。

邓子龙将军于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为了击退敌人,不幸身中刀伤与李舜臣将军一起战死沙场。邓子龙将军在朝鲜最困难的时候,一直坚守战线保卫朝鲜,充分展现出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韩中两国间“相濡以沫”的感情。

朝鲜民众一直铭记着邓子龙将军的英勇与伟大。他的遗骸和李舜臣将军一起被安置在了当时水军的大本营莞岛古今岛。但在壬辰倭乱时,日本兵取走了邓子龙的首级,致使他的尸身异处。

朝鲜宣祖特别用木头补全了尸身,并很好的安置了邓将军的遗体。此后正祖还将邓将军的牌位与李舜臣的牌位一起供奉在了现在的忠武祠内,并亲自撰写了祭文。

邓子龙将军的遗骸被送回中国之前,一直与壬辰倭乱的两位名将一起葬于古今岛。李舜臣将军和邓子龙将军虽然出身于不同的国家,但他们也是共同击退敌军战死沙场的好战友。

(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