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高考状元”

发稿时间 2014-06-25 14:36

图片来源[网络]


201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而高考之后有关高考的话题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即使没有考生的家庭也都在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高考之中。当高考成绩出来后,大家又把关注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高考状元”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名词上。

高考状元,这是一个让人非常神往的称谓,有多少莘莘学子为其熬白了头,累弯了腰。能成为高考状元,这固然说明该名考生有独到之处,在学习成绩方面有过人之处。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把目光都聚焦到高考状元身上,那就有点不正常了。

近年来,有些学校为了打造出灿烂夺目的高考状元,不惜拿出重金“购买”成绩非常优异的考生到学校就读,有的学校甚至采取卑劣手段从别人手里“挖”来考生就读。从提高升学率角度来看,这些学校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高中阶段教育并不是精英教育,基本还是普及教育。个别学校花钱买考生的做法,就是在用搞普及教育的钱用来搞“精英教育”,这对其他学生是一种不公平的作法。有些学校采取这种做法招来考生,其实还是在满足学校对名和利追求的需要。考出“状元”学校就有名,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慕名而来,就会带来财源滚滚的经济效益。这种办经济效益第一的办学目的,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成绩好的学生谁都想要,包括大学在内。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和教育人,如果都是好学生还用学校去教育吗?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培养人是初衷更是最终目的,与学校自身能不能出名应该不是一回事。如果我们的学校能把成绩不好的学生培养成“高考状元”,那才能真正给学校带来名气。凭借着最好的条件、最好的师资、招来或买来最好生源,培养出几名高考状元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能成为“高考状元”就一定是人才吗?当然,很多已经毕业的“高考状元”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工作干的风生水起。但是,过去的“高考状元”湮没于芸芸丛生者也不乏其人。这个世界是个多元化世界,需要大家共同完成我们的事业。“高考状元”毕竟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工作、绝大部分角色还要靠非“高考状元”来完成和承担。实践证明,那些非“高考状元”们一点也不比昔日的“高考状元”差,大部分人反而会做出更高于“高考状元”的成就。

人们把焦灼的目光全都聚焦到“高考状元”身上,一是对其他考生不公平,二是会给“高考状元”带去诸多的压力、骄傲,甚至是唯我独尊,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这种聚焦“高考状元”的现象也是对现行高考制度和人才评价体制的拷问。

首先,这种近乎于“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方式,不能完全考核出考生的最真实水平。在高考方式上,韩国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改变以往各高校高招中以考生高考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录取方式,转为兼顾包括考生平时成绩和日常表现在内的综合指标,从而发现和培养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在扩大选拔能自律、多样化和有特长的学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这种聚焦“高考状元”的现象,反映当今时代人才评价体制的片面性。无论选拔“高考状元”还是选拔其他考生,高考成绩成为唯一评价标准。而能够成为人才的标准,除了智商外还应有情商、工作能力等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上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急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主席的讲话明确说明了人才的定位不只限于高考成绩,而实践技能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但愿那些有幸成为“状元”的考生再接再厉,真正做出一番成绩。同时,我们也相信那些普通高考生经过艰苦努力,更会取得不凡成就。

文/柏林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