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访古>颐和园,为戊戌变法做见证

发稿时间 2012-11-23 09:59
中国的历史叙述语境,往往是分裂的。当需要批评统治阶层时,连他们力主修造的一些大型工程,也会变成十足的罪过。比如提到颐和园,就总是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从而导致甲午战争败于日本大有关系;而当后人开始享受文化遗产带来的好处时,这些建筑或园林,则又变成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说起来,如果没有故宫,没有长城,没有颐和园,那么,今天的北京,将靠什么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呢?想一想,我们给千年之后的子孙,又留下了什么像样的遗产呢?


如果评选北京十大景区,我相信,颐和园一定可以位列三甲。颐和园,其义为“颐养太和”,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水为昆明湖,有山为万寿山。这样,山水齐全,就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最终建成了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有关长城的最佳广告语了,可即使颐和园没有这样的口碑,也照样不影响它的门口每天人头攒动,热闹繁忙

不要被“万寿山”骗了

老北京都会承认,颐和园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因为一年四季,园内风景各个不同。而且,这里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一是政治区,二是生活区,三是风景区,你想一次性参观完毕,是很不容易的。

进入颐和园正门,迎面就是庄重威严的仁寿殿,它是政治活动区的中心。清朝末期,尤其是慈禧与光绪,待在紫禁城的时间并不多,他们更乐于在颐和园从事内政、外交等政治活动。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紫禁城里,有太多不愉快的记忆?


漫步颐和园的皇家生活区,你会发现,无论是乐寿堂、玉澜堂还是宜芸馆,都是外表样子好看,但真正在里边饮食起居,应该不会太舒服。房屋内部的结构简单生硬,完全缺乏日常生活应有的实用与温馨。其实紫禁城也是一样,宫廷的气派自然无与伦比,而家庭的气氛则是完全找不到一丝影子的。

颐和园的主体,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区,细分起来,包括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颐和园的长廊,大大有名,长700多米,号称“天下第一廊”。当然,对这种“第一”,你不必过于较真,类似的,比如中国到底有多少“天下第一关”,就没人数得清。可大家乐得和平共处,谁也不会去打版权官司。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色彩鲜明,有古意。

如果你在长廊内仰头看画累了,那么长廊之南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足以让你养眼。昆明湖水面极为宽阔,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湖中,有宏大的十七孔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桥体像长虹偃月,倒映水面,非常漂亮。只是,一般游客的相机没有长焦镜头,很难把它拍下来。我们知道,杭州西湖有苏堤,昆明湖的西堤,就是仿照苏堤建造的,蜿蜒曲折,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纵贯南北。堤上,有六座小桥,形态互异,座座好看。


第一次去颐和园,千万不要被“万寿山”的名字给骗住了,你会四处寻山而不得的,因为说是山,其实也就一略高的土丘而已。在元代,它不叫山,而叫“瓮”,听起来还比较写实。但在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佛香阁与排云殿,绝对称得上金碧辉煌。这一组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说起来,颐和园当初之所以被慈禧看重,“万寿山”三个字包含的吉祥之意,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万寿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以及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颐和园深处发动戊戌变法

仁寿殿是清代帝后在颐和园办公的主要场所,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

说起来也是奇怪,在中国历史上,变法者,几乎没有谁得到过好下场。秦商鞅变法,招致车裂;宋王安石变法,引发经济混乱;明张居正变法,算是接近成功了,但等到他去世后,还是被无情地剥夺了名爵。到康有为,远有西洋的榜样,近有日本的示范;下有民众的渴盼,上有皇帝的决心,可是,由颐和园深处发动的戊戌变法,还是不可逆转地失败了。这个民族,这片土地,仿佛真的中了什么难解的魔咒。

变法引发宫廷政变,慈禧太后重新听政,就把一心想当“中国明治”的光绪皇帝囚禁在颐和园的玉澜堂内。可以说,变法自颐和园始,也至颐和园终。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

实际上,颐和园与圆明园一样,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了。只不过,清政府四处筹钱,重修了颐和园,却绝对没有余力再去整饬圆明园了。当然,颐和园内,也有烧不毁的建筑,比如清晏舫。


清晏舫是长廊西端湖边的一条大石船,名称的寓意是“海清河晏”,用白话来说,即“求求老天,不要起海啸发洪水啊”。舫本是中国的传统物件,可这座清晏舫却采用了西洋建筑风格,它的前身,则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在颐和园的德和园内,有一座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的,专供她看戏。大戏楼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演员可以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在当时,这已经达到了先进与奢华的极致。


中国导演娄烨拍过一部电影《颐和园》,描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几名男女大学生之间的爱欲纠缠,内中有很多限制级镜头,结果在大陆惨遭禁映。后来,很多人都很好奇地问娄烨,片名为什么叫“颐和园”,娄烨回答说,因为他认为,男女主角在颐和园划船的场景最美好。也就是说,无论是历史戏还是现代戏,只要和颐和园沾上边,都会增添几分凄迷的色彩,这也许就是颐和园的命运。

文/王元涛

图片说明
001:昆明湖畔远眺长廊
002:仁寿殿的气势不亚于紫禁城
003:巍峨高耸的佛香阁
004:西洋风格的清晏舫
005:昆明湖残荷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